梨园医院开展湖北省首例“准分子激光下肢动脉斑块消蚀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新选择
近日,我院创面修复血管外科成功开展湖北省首例“准分子激光下肢动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 ELA),这是一种全新的介入微创手术的辅助治疗方式,该手术利用血管内斑块组织对波长为308纳米激光能量的特殊吸收效应,通过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并通过专用光纤导管把激光传输至病变部位,通过光化学效应、光热效应和光机械效应三种原理,使斑块组织发生分子键断裂变成小于25微米的碎片(约2个白血球大小),从而打通血管通路,避免了血管栓塞。
以往我们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一般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搭桥术,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近些年大多时候已被经皮球囊扩张(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微创介入手术替代,不过这样的介入微创手术也有缺点,PTA和支架植入术都只是将血管内斑块(类似水垢)挤压到管壁而获得管腔,并没有将堵塞血管的内容物取出或消蚀,导致血管内斑块越积越多,容易反复堵塞血管。而“准分子激光动脉斑块消蚀术”通过激光作用将斑块直接消蚀气化,重新获得管腔,从而达到较持久的血管通畅。
这项技术最适合应用于以前植入体内的血管支架再堵塞的病人,因为对于这类病症,不能再反复植入支架,不然就会出现“支架套支架”,致使血管管腔越来越狭窄,过不了多久会再次闭塞。而激光将斑块直接“气化”,避免留下异物,因此,目前是被美国FDA(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唯一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减容工具。另外,对于原发的下肢动脉完全闭塞、球囊扩张失败、球囊无法通过等疑难病症也可以广泛使用。
据我院创面修复血管外科冯自波副主任介绍,随着近些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疾病谱发生变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peripheral artery diseasy,PAD)目前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关。PAD早期只是在动脉内堆积一些斑块,引起管腔狭窄,但没有明显影响血流,所以没有症状,慢慢地随着血管狭窄严重,病人出现组织缺血的表现,最常见的便是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乏力,停下来休息一会便可以缓解,随着病变血管的进一步狭窄或堵塞,病人这种间歇性跛行的距离越来越短,甚至出现不走路也疼痛,到最后出现足部或腿部自发性溃烂甚至坏疽,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病人的结局往往是截肢或者死亡。因此,早期发现这个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据调查,美国PAD患者大于1200万,中国PAD患者大于1600万,而目前下肢介入手术量美国为30万例,中国大约在4万例左右。其中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PAD症状是个慢性过程,非致命,老百姓不够重视 2)宣传教育不够,大众认知有误解,往往把腿脚疼痛、走路不便全归为腰椎病引起的“腰腿痛”或“年龄大了自然走路不好” 3) 在中国大部分心脏介入医生没有去处理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疾病。
我院在湖北省内作为首家应用“准分子激光下肢动脉斑块消蚀术”的医院,希望为广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带来了福音。